首页

艾丝女王种子

时间:2025-05-28 21:52:14 作者:第二届空间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启幕 浏览量:23867

  中新网苏州5月28日电 近日,第二届空间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苏州会场)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

  本次大会围绕进一步推动航天领域前沿研究与创新应用,引领航天交叉科学的快速融合与技术突破,以创新成果交流为契机,共筑航天科技全球协作的“智慧纽带”,携手擘画空间探索协同创新的“未来图景”。

研讨会现场。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本次会议共设1个主论坛与4个分论坛,围绕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展开深度研讨,共计30余场高质量专题报告呈现国际航天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围绕深空探测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航天技术的智能前沿探索、复杂航天任务中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航天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服务等四大主题展开研讨,覆盖天体物理、行星科学、人工智能、超材料、6G通信等前沿方向,着力攻克关键技术瓶颈,针对太阳系边际探测、月球科研站建设、太赫兹通信等全球航天领域研究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本次大会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Space: Science& Technology(《空间科学与技术(英文)》)期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目标认知与应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承办。“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研究员担任大会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姜澜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陈小前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

  据悉,第二届空间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新加坡会场)将于2025年7月22日至7月24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One North校区接力启航。(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应急管理部针对三省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杰巴利耶难民营奥达医院院长说,该医院已经收治70余名伤员,其中50余人为妇女和儿童。他表示,医院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如此大量的伤员。

香港各界:把握机遇 融入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

此前一天,当地印发了《吉林省2024年营商环境优化重点行动方案》,涵盖6方面36项优化举措和4项保障措施,包括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助企服务办公室;全面实施“首违不罚清单”制度;推行消防柔性执法;力争新增首贷经营主体1万户,新增首贷金额200亿元等。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

在机场的货物打板区,80多名在库内组板的空中飞人每天10时准时上线。在2米空中完成近400吨货品的打包、组板,这也是货物登机起飞前的最后一步。空中飞人是这里的特殊工种——组板技师,他们要把成百吨散货分类分型码放在货板上,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堆叠,又要保证物品的稳固和安全。丁延贵被称为“花湖板王”,他打板既整齐又高效。

中外大力士齐聚重庆梁平 上演力气大比拼

50多名国际友人在何园导游引导下,开启了何园的深度体验之旅。他们穿梭于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园林之中,被何园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在非遗工作室里,他们亲手体验了文创雕版和漆扇工艺制作,仿佛与千年的传统工艺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蝴蝶厅内,清香四溢的绿杨春茶令人陶醉,品茗之间,他们纷纷赞叹不已。随后,他们身着汉服,在何园内悠然游园,宛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他们向世界发出诚挚的邀请:“Find China in Yangzhou, Find Yangzhou in Ho Family Garden。”

中国珠算:“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增地球物理学专业和核工程类中的工程物理方向;上海交通大学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武汉大学新增地球物理学专业;复旦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类中的核物理方向和化学类中的高分子化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都新增了海洋科学专业,厦门大学还新增了生态学;西安交通大学新增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原来招生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改为航空航天类进行招生,并在招生简章中强调多学科交叉,强化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融合,培养国家战略发展领域具有原始创新精神和技术突破能力的前沿拔尖创新人才。

相关资讯
以色列为何同意与黎真主党停火?内塔尼亚胡谈三大原因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中俄建交75年来,两国携手走出了一条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始终稳定向前发展,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强,经贸、投资、能源、人文、地方等领域合作持续推进,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方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为全球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中俄两国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双方加大战略协作,拓展互利合作,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是两国共同的战略选择。双方应该以建交75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持续丰富双边合作内涵,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世界繁荣稳定贡献更多正能量。双方要进一步优化两国合作结构,巩固经贸等传统领域合作良好势头。打造更多人文交流亮点,共同办好“中俄文化年”,密切地方合作,持续拉紧民心纽带。加强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多边平台以及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和协作,展现国际担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热门资讯